淮南市撬动金融活水“贷”动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1-08-12 15:23    作者: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来源: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阅读:    字体: [大]  [中]  [小]

今年以来,淮南市积极整合金融资源,不断探索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持续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截至7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627.19亿元,同比增加60.78亿元,增长10.73%,高于各项贷款同比增速0.36个百分点。

加大涉农信贷支持。市政府与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签订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为我市乡村振兴战略争取省联社不低于300亿元信贷支持。农行淮南分行与县区签订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十四五”期间提供40亿元额度的信贷支持,助力农业全面升级、全面发展。积极探索“整村授信”支农新模式,全力破解农户融资难、担保难问题,推进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采集、加工和评价,形成整村授信额度,目前农商行已签约寿县行政村28个,授信总金额5.57亿元。

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大力创新涉农金融产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金融”模式,今年以来累计投放惠农e贷8255笔,金额5.64亿元;不断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担保的财产范围,如林权、保单、商标权、应收账款等,积极与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公司开展合作,分散涉农贷款风险。截至目前已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1亿元,商标专利权质押贷款1.86亿元,应收账款质押贷款3.5亿元,银政担保贷款17.45亿元,通过安徽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担保贷款3亿元。

提升普惠金融服务。建设普惠金融服务室,实现金融服务零距离。各行着重收集服务范围内的信贷业务需求、村居经济形态和产业发展可行性分析,通过收集信息,有的放矢开展金融支持。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金农信e家惠农金融服务室92家,共建有离行式自助银行25处、自助设备304台、移动金农e助手132台,遍布所有乡镇;创建线上信用评级模型,采用“客观数据+主观评议”的方式对农户进行全方位画像,基于大数据和特定场景进行批量获客、精准画像、自动化审批,切实提高服务效率。客户信息采集完成提交后系统立即生成预授信额度,实现了预授信秒批。

完善保险补偿机制。积极推动保险政策工具服务于乡村振兴,大力开展政策性农保业务。在全市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的8个县区开展“防贫保”综合保险试点,采取“3+N”模式精准对接17.5万脱贫人口和农村低收入人口,财政将负担保费818万元,每年可为农户提供风险保障近200亿元。进一步提高特色农产品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种植业保费补助由50%提高至60%,养殖业由20%提高至30%,大大调动农户参保积极性,加大了保障力度。1-7月全市种植业完成承保610万亩,养殖业承保41万头,林业公益林承保4.75万亩。截至目前各级财政共投入财政补贴资金1.35亿元,赔付4475万元,为57.7万农户提供风险保障金32亿元。

分享到: